老旧小区垃圾分类旧貌焕新颜——南石头街着力创建广州首批星级投放点
| 【记者 廖佳颖】 【编辑 barti】 通讯员 吴文顺、徐于琳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 2020-12-29 22:56:12
▲垃圾分类投放点的优化提升使“桶点”变“景点”。
在南石头街基建新村,7个优化提升的垃圾分类投放点纷纷加装了棚架、洗手池、洗衣液、照明设备、硬底化等,其中尤以基建新村入口处误时投放点的设计最为别出心裁。
“桶点变景点”,引得居民们纷纷驻足停留。而该处也已申报广州市首批星级投放点,这对于环境卫生基础条件较差的无物业小区来说尤为不容易。
基建新村原为无物业小区,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的“先天不足”,不仅让小区环境大打折扣,也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烦恼。在海珠区提出各街道要对垃圾分类投放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的大背景下,南石头街环监所、翠城社区居委会不遗余力地推进基建新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提升,不仅落实了7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的优化提升,而且积极发动环卫工人、社区在职党员和居民群众在基建新村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使社区人居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看到小区环境的显著变化,基建新村热心居民代表黄建成等自发组织赠送“改善环境添佳绩、增旧城区新活力”的锦旗给南石头街道环监所表示感谢。平时热心小区公共事务的黄建成对基建新村变化的一点一滴看在眼里,一提起垃圾分类投放点的优化提升工作就如数家珍,赞不绝口。“对我们小区环境卫生的改善作用太大了!我们真的要好好感谢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而他的话也道出了很多居民的心声。
▲基建新村居民向街道环监所赠送锦旗。
然而回顾这一路的工作,南石头街环监所所长潘智超坦言并非一帆风顺。
家住在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点附近的王先生,不仅没有因垃圾分类投放点设在自家附近表示反对,反而被投放点的整洁美观所打动,主动挣钱购买了一排绿植放在投放点旁边,为垃圾分类投放点增添更多的绿意。
▲改造提升后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基建新村垃圾分类综合提升项目是南石头街首个老旧小区的垃圾分类整体微改造项目,成功地打造了老旧小区垃圾分类改造的典范。在南石头街道,因城市化进程较早,以及历史原因,如今房龄超过20年的老旧小区占比颇高。
自2019年起,南石头街道对住宅小区和无物业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改造提升工作,撤桶并点、定时定点、优化升级。
根据市、区对非物业管理小区和城中村生活垃圾投放点位升级改造的要求,南石头街在11月11日已完成82个点位升级改造工作,完成率达100%,完成进度居全区前列,其中街道自主建设管理的投放点共22个。街道环监所积极落实“一点一人”开展垃圾分类文明行为引导,推动居民文明习惯的养成。随着一个个崭新的投放点投入使用,许多小区环境管理的“短板”被补上,生活垃圾被规整收集,环境卫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居民们为身边一点一滴的变化“点赞”,真实感受美好人居。
▲别出心裁设计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然而,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支持和配合,以及长期坚持。在做好硬件设施提升的同时,南石头街还立足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积极引导居民自治、志愿参与。通过激发居民们主动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不少业主、居民、在职党员等纷纷加入垃圾分类文明引导志愿者队伍,每天在投放点轮流值守,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南石头街道党建办、团工委、少工委等还积极举办垃圾分类小先锋社区打卡活动、垃圾分类小达人挑战赛、垃圾分类小小宣讲员选拔赛等,并成立了社区垃圾分类志愿宣讲团,成为街道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一项特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下一步,南石头街将在继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点优化提升建设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单位完善“1+1+1”模式(即一个投放点+一个专管员+一支志愿者队伍),以“绣花”功夫,继续补齐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短板,提档升级人居环境,让社区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舒适。
▲环卫工人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