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海珠区 > 华洲街 > 正文

​洪叔讲古丨铅华褪尽一帆归

| 【记者 温倩茵】【编辑 甄曦】 | 2019-12-17 19:07:39


农历十月,北国已是北风凛冽,大雪飘飞,千里冰封。


南国广州,“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秋意渐浓,正是十月的一个风和日丽。花城处处盛开鲜花,争妍斗艳,名不虚传。


岁月如流,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一起悠哉游哉感受暖烘烘的阳光,相互拌嘴逗乐。人群中,我又一次找到百岁老人梁大奀,与大奀叔无拘无束寒喧之后,聊起尘封的艰难岁月。


洪叔再访百岁老人梁大奀。


战乱悲团圆


大奀叔话匣子打开,他虽是百岁老人,但记忆依然清晰,言语清楚有序。话题跨越大半个世纪记忆。


那年他20岁,家无寸地可耕。他姑姑托人给他在香港“广祥兴机器船厂”做机修学徒工。工厂老板是番禺上滘村人,叫何深财。工厂在香港九江街,还算是稍有规模的机器工厂,有几百号工人。专修船机的工厂后来发展成自己厂生产整部机器,工厂分机修部、焊接部、踩沙(铸造)部,他是机修学徒,每月还有七块半(港币)工钱。他一心一意学好这门手艺挣钱养母亲,一干就是五年。


可惜好景不长,1941年12月香港沦陷,经历三年八个月暗无天日。白天,日本飞机空中盘旋,一天跑几次防空警报,有时日本飞机低空扫射机枪,丢下几颗炸弹又扬长而去。入夜,灯管制一片漆黑。远处炸弹爆炸火光冲天,风助火势,火助风威,呼呼风声、火爆声,夹着百千求救声,塌楼倒屋声此起彼伏,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战火中香港人民疲于奔命,精疲力尽。工厂再无法开工生产,何老板只好全部遣送员工,每人多发一个月工钱加三斤半炒米。大奀叔与来自番禺四乡的十一个师兄弟结伴徒步,风餐露宿,跟着香港难民潮步行七天回到广州。各自道别保重,望后会有期。可惜的是,一别几十年,大奀叔最惦记着、最遗憾的是没有找回一个当年师兄弟的下落。说到这里,大奀叔深深陷入沉思中……


此时此刻,大奀叔满目茫然,暗然泪下,叹息着,看得出当年他们师兄弟情同手足。我不再多问,免得再勾起大奀叔更多伤感回忆。只好打岔说道:“大奀叔,回到了家乡见到母亲、乡亲,报了平安又会是一番欢乐啦。”


哪知此言一出,大奀叔陷入更深的沉思中。大奀叔说,当时身上衣单,背着一张破棉被,几件路上舍不得丢弃还带着汗臭的旧衣服,一双露着脚趾的布鞋。进门见到已两鬓斑白的妈妈,与大奀叔离家时妈妈判若两人。一时间百感交集,甜、酸、苦、辣涌上心头,咽如骨鲠一言难尽。无奈,大奀叔实在饥饿难忍,遂叫妈妈煮碗米饭先填填肚。哪知,话说出来妈妈却苦咽着对他说:“家里只有半斤米……”


顿时,大奀叔觉得天快塌下来似的,家里只有半斤米,妈妈年过半百又是怎样捱过来的?孤儿寡母一下抱头痛哭。还是大奀妈怜爱战乱中平安回家的儿子,一边安慰一边去邻居家借来几条番薯,掺和着一把米煮了一锅番薯粥。母子俩总算食了餐团聚饭。大奀叔望着白发斑斑的妈妈,感受到有妈的家孩子真好,热泪籁籁直淌下来。


洪叔与大奀叔、梁大奀孙合影。


大奀叔不提当年勇


有妈的家是一个温暖的家。大奀妈是个慈母,大奀叔其实本名叫梁雄。因出生在艰难岁月,饥寒交迫连填饱肚都困难,大奀叔长成瘦小潺弱,慢慢地叫开“大奀,大奀”的乳名,久而久之就忘记了本名。


这一夜,母子四眼相对无语,家徒四壁。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生活怎样过下去?大奀妈望着阔别五年初长成的大孩子叹息,又不知今后日子怎样过?


还是大奀叔懂事,过来安慰妈妈说:“我有手有脚饿不倒,妈妈,明天我就去找农活散工做。”


翌日一早,大奀叔就去找本村梁敬护大户人家问要不要请散工?正值农忙季节,看着大奀叔小伙子模样就收留他做散工,说好了每天三斤米工钱。那时物价飞涨,早晚不同价,只能用米扺工钱。有了一天三斤米解决了母子俩人的一天食饭。大奀叔说,从这时开始就努力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不怕苦,不怕累,向长工多问,慢慢也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样样能干。大奀叔说,本来姑姑托人送他去学修机器,不曾想到绕了一个大圈又回来家乡,一辈子与农业生产结下不解之缘。梁敬护见他勤恳能干,样样皆能就留他下来当长工。每年工钱从400斤稻谷加至600斤稻谷。这在那个年代算是很高工钱。大奀叔说:“得人恩果,唯有勤勤恳恳工作报答。”辛勤劳动的大奀叔练就了一身熟悉农业生产本领,大户人家梁敬护十分满意。周边的大户人家也有意请他去做长工,还送他一个美名叫“铁人梁大奀”,一直沿用至今。


三十岁那年,大奀叔认识同样在大户人家打短工的女子陈金。从相识,相知,相爱结成连理,大奀妈笑盈盈,焕发新容颜。


初尝稍安稳的生活,日子过得过去。转眼到了1949年10月,全国解放。1953年以后,土华乡(即现在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直至成立新滘人民公社,大奀叔也从生产组长到生产队长一刻没有停步。对农业生产已经是驾轻就熟,精益求精。


某天,眼看就要夏收稻谷,沉甸甸的谷穗十分喜人,丰收在望。却来了连场大雨,如不及时把稻田积水排干,谷穗倒伏损失惨重。大奀叔二话没说,顶着闪电雷呜,急急忙忙披上蓑衣扛着锄头,逐一查看排水畅通,才放心回家。已到晨曦初露,雨才停了。几十亩稻谷没有倒伏,赢得丰产丰收。


丰收在望,梁大奀笑逐颜开。


每年七八月,正是台风季节,也是我们果园荔枝、龙眼、黄皮、杨桃成熟季节。稍有疏忽,不注意安排及时抢摘,就被台风打落地,这也是生产队长最繁忙的季节。大奀叔观天望云,凭着多年经验,台风来临前抢收成熟水果,把损失减至最低。


大奀叔从1953年起一直干到新滘人民公社生产队长,做的都是最基层的生产队干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退休,30多年来贡献良多。


改革开放,大奀叔利用自己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协助儿子开荒山建果园,赢得丰收,赢得了荣誉。


不管是旧时打工挣饭钱,还是在集体生产社劳动,大奀叔一辈子競競业业勤勤恳恳,到现在已是百岁老人,是我们村中的榜样,是我们村中的一宝。他又是农业生产一把好手,不愧为闻名“铁人梁大奀”,我们尊敬的大奀叔!


百岁老农民本色。


在水乡古村中,父老乡亲里,梁大奀可称得上德高望重。历经岁月的脸庞爬满皱纹,但他还是春风满面,热情待人,和善、雍容、有度。和大奀叔交谈,不会使人有丝亳局促感,闲谈中他时常开怀大笑,时而又沉浸在深深的沉思中……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