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海珠区 > 南华西街 > 正文

厉害了!与空间站宇航员“天地对话”,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学生用电波结交全球好友

| 【图文记者 蔡晓素】【编辑 甄曦】 | 2019-10-13 21:55:11




搜寻信号源、摩斯电码分辨波段信号……这些时常在谍战片中出现的场景,让不少观众觉得无线电通讯非常“酷炫”和“神秘。在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也有一个专门玩转无线电台的社团,虽说社团成员年龄只有10岁左右,但这群小朋友却玩出了新高度,已经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联,还曾经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航天对话,是国内首个通过无线电与太空建立联系的小学,被授予广州市青少年科技特色项目。


在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有一个专门玩转无线电台的社团。



社团成立超过十年

注重实际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近日,e家君来到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无线电台实验室,现场五年级学生谈远天正手持对讲机,不断重复呼叫着:“CQ CQ CQ This is BY7KTO Calling CQ and standby。” 希望有电台能接收到信号,可以建立联络。在几次尝试之后,他与来自芳村一艘轮船上的无线电台建立了通联。随后,双方交换呼号与信号报告(RS),并用交流了姓名、电台位置、天气、设备及天线的型号等内容。e家君留意到,在通过无线电台交流的过程中,谈远天都会在每次讲话开始与结束时,报一遍自己的呼号,在讲话结束时加一个“OVER”。担任无线电台社团教学的老师周文就介绍,这些术语都是无线电联络时通行的做法,而其中“BY7KTO”是学校无线电台社团的呼号,是由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指配的,如同人的身份证号码一样,具有唯一性。


据悉,除了谈远天,在场的不少无线电台社团成员都能熟练使用无线电台通讯,借助不同的频段,与各地的无线电台建立联系,结交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友人。



社团学生正在通过无线电台通联来自世界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


周文就介绍,2005年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把科普教育重点投向当时刚刚兴起的业余无线电活动,邀请专家讲课演示,开办兴趣课和科普讲座等,培养学生兴趣。如今,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无线电台社团成立超过十年,每年学校都会从三到五年级的学生中,遴选出对无线电通讯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他告诉e家君,平时训练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周一下午的课余时间,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外,实战训练也必不可少。“无线电活动相比篮球、足球等项目冷门,但是实际它在移动通信、交通领域、气象服务都有很广泛的运用。我们的课堂除了教会孩子如何借助设备去和各个电台取得联系,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利用无线电通信做一些科学实验。希望通过无线电台社团,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无线电知识,将来为我国无线电技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年级学生沈严慈告诉e家君,自己三年级时加入了无线电社团,每次拿着无线电对讲机对话,总觉得有种“一呼天下应”的感觉。“一开始学习理论知识有一点枯燥和难懂,但是坚持下来,才能发现无线电世界里的奇妙之处。而通过不断的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也会跟着提高。”


无线电台老师周文就带着学生进行无线通讯实验。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结交全球友人

与宇航员“天地对话”

2


在无线电台实验室,有一沓厚厚的明信片,而这些明信片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寄来的。周文就介绍,在无线电爱好者群体中,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大家在通联成功后,会记下对方的信息,并寄来明信片。目前无线电社团已经和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联系,远的有来自加勒比海、俄罗斯、美国、芬兰的,近的则有来自泰国、缅甸等。



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友人的明信片。


e家君还了解到,在2009年6月,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无线电社团的20名小学生曾经用对讲机,直接同飞经广州上空的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来了一场“天地对话”,成为我国首个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无线电通联活动的小学。2010年元宵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宇航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希望一号”卫星无线电连接活动,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成为了广州的主场,无线电台社团的同学们利用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连接“卫星电台”,与广州、香港、澳门、台北的青少年互道“元宵快乐”,成功实现了首次“希望一号”卫星与四个城市的青少年的天地对话。


直接同飞经广州上空的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来了一场“天地对话” 。


成为我国首个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无线电通联活动的小学。


除了利用无线电台与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进行对话,学校还通过无线电科学实验,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沈严慈告诉e家君,目前她与同学谈远天、陈瑞麒等组成一个小组,在老师周文就的带领下正在进行一个名为“小黄鸭”的科学实验。她介绍,这个实验类似于漂流瓶,将具有定位功能的APRS模块以及写有联系方式(可以是电台呼号,或者手机号码)的纸条放入瓶子中,将其放入珠江中,任其漂流,再通过APRS模块追逐到“小黄鸭”的位置和漂流轨迹。“这个实验目前还只是在筹备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珠江水文环境进行相关的测量,对‘小黄鸭’可能飘过的海域也进行了预测,同时在瓶子选择上我们也做了很多测试,比如经过测试将两个普通塑料瓶粘合在一起形成‘双体船’,在漂流过程中能更加稳固,抗击风浪的能力会更强。此外,我们还在研究要将船体涂成什么颜色才能在大海中更加容易被人发现。”沈严慈告诉e家君。而对于“小黄鸭”到底能飘多远,同学们也有着不同的期待和预判。沈严慈表示,如果在“船体”足够牢固的的情况下,小黄鸭也许能跨过大西洋。陈瑞麒则表示,“小黄鸭”很有可能在南海遇到洋流而滞留原地。


通过无线电科学实验,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校方表示,目前业余无线电社团已经成为学校一张特色名片,通过无线电台社团活动,能够从小培养一批无线电运动的爱好者,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增长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们正在使用无线电台与其他电台通联。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