咻的一下50年,老中青三代广州市民搭乘“时光列车”带你重温家国情
| 【记者 古晓彤】【摄影 郭柯堂】【编辑 子禾】 | 2019-09-23 21:13:17
1969年10月1日,
中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建成通车,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地铁时代;
1997年6月28日,
广州地铁一号线首段建成通车,
最高时速80公里。
风雨50年,中国地铁从无到有,
广州地铁也陪伴了人们22年。
9月19日,老中青三代广州市民
讲述与广州地铁有关的温情故事,
且听他们娓娓道来......
活动现场视频
9月20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中国地铁运营50周年主题活动在广州市海珠区磨碟沙公园举行。
《全程有我 全程为你》宣传片
1985年,广州地铁服务督导员严嘉汉在香港首遇地铁,说起地铁,他感触尤深。
“一号线开通初期只有5个站点,从黄沙到西塱。当时站台还没有屏蔽门,候车站台也没有座椅,服务设施并不完善。到1999年才全线通车。而广州第二条建成运营的线路2号线则是2002年才开通的,中间也间隔了好些年。到后来通车的线路才越来越多。”严嘉汉告诉小e,他家在一号线沿线站点,所以一直以来都很依赖广州地铁出行。
从向往到关注,
再到记录广州地铁的每一步成长,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见证着广州地铁的变化。
自广州地铁开通以来,
他写了接近700封建议信,
为广州地铁的发展建言献策,
可谓是广州地铁“真爱”。
在中国地铁50周年之际,
他准备了一封意见信作为礼物,
希望广州地铁初心不变,勇往直前。
广船国际股份公司退休职员杜璇4岁到广州定居,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她曾试乘观光。
“记得从前去妈妈家只能踩单车,到后来乘坐公交,到二号线开通后地铁转公交,到现在去妹妹家地铁就能直达。”杜璇说,她儿子由于家庭和工作关系在深圳定居,以前每次去找他,都需要儿子开车来回接送她,很不方便。
与新中国同龄的她
还特意创作了一个快板节目
《厉害了,地铁梦,强国梦》。
李方方的丈夫是地铁调度员,需要24小时值班,而且他们的上班时间都必须精确到秒,曾因工作原因将睡着的儿子独自一人留在家里,李方方回家后看到儿子恐惧大哭,内心无比煎熬,感觉亏欠了他。然而,儿子的独立董事让她无比骄傲。
“他现在总会很自豪地和同学说,我妈妈是开地铁的,是一名地铁司机。”她说,总有一份使命感在驱使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保障乘客安全,为女司机争取荣耀。
在活动现场,她将自己的司机日记送给中国地铁50周年,送给中国地铁平凡工作岗位中的地铁人,勉励同事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心全意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地铁服务。
2014年,广州地铁开通了有轨电车,小鹏安跟着父母去体验,他还记得曾推出过卡通、涂鸦等主题列车。“我最记得是木棉的主题列车,它走在江边很漂亮,和广州塔以及对岸珠江新城的连在一起,感觉是广州的一个标志。”
为此,他还为广州地铁赠送了一副充满广州地铁特色的自创画报,祝愿广州地铁、中国地铁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活动现场,市、区妇联有关领导和地铁集团代表与专访嘉宾交换了礼物,共同见证祖国发展更美好。
小e了解到,即日起至10月7日,在广州有轨电车琶醍站还设立了《瞬间:城市与地铁》老照片展,市民可在此进入“时光之门”,感受广州城市的今昔变化,重温家国情怀。
据主办方介绍,196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条地铁——北京地铁一期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地铁时代;1997年,广州地铁一号线首段建成通车,最高时速80公里;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市域快线网络,最高时速160公里。
风雨50年,中国地铁从无到有,由市内交通到跨城际连接,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时至今日,中国地铁技术日趋成熟,移动支付的应用让市民的出行体验更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