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微社区e家通 > 海珠区 > 沙园街 > 正文

沙园这位“80后”家庭医生,以柔软之心,和患者做朋友丨新时代文明实践

| 【记者 温倩茵 见习陈雁南】【编辑 虫虫】摄影 陈雁南 | 2019-08-20 21:51:59


来张曦的诊室看病的街坊,很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张曦总是微笑着迎接一位位患者,无论他们诉说的是疾病,还是与病情无关的事情,她都耐心地听着、应着。8分钟后,老人家们从诊室走出,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80后”张曦是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一科主任,她从三甲医院来到社区医院,在这里工作已有10年。“她心思细腻,一直以敬业的精神对待患者。”质控部副主任邓燕红说。




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医院

“心变得更柔软了”


张曦2004年从广州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了广东省人民医院一名住院医生。2009年,张曦来到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后来,该医院转型为今天的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医院,张曦觉得,在社区工作更注重人文关怀,能够和病人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我更喜欢这种感觉,不仅关心疾病,还关心人。”


2011年,张曦到珠江医院进修,确定了自己在糖尿病领域的专长,因此,她平时接诊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坐诊时,我更需要去倾听老人家的想法,心也变得更加柔软了。”有时候,老人家对疾病并不了解,张曦需要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包括为什么要吃这种药、能不能选别的药、中成药好不好、为什么不推荐保健品等等。



张曦接诊过一位聋哑人,他患有糖尿病,吃了降糖药后产生了不良反应,身体总是很不舒服。由于他的表达能力不好,无法说话,写也写不到位,此前在其他医院就诊时,沟通非常困难。刚刚找到张曦时,这位病人的状态很差,脾气十分暴躁,认为全世界都不能理解他。


为了充分了解他的病情,张曦几次提前来到诊室,让这位病人第一个就诊,耐心地等他慢慢写下他想表达的事情,也常常花费业余时间和他沟通。慢慢地,张曦对他进行了心理疏导和药物调整。如今,这位病人无论是血压、血糖,还是身体的其他方面,状态都很好。“现在,他每次来都笑哈哈的,打心底喜欢家庭医生。”




微信群有问必答

“和患者做朋友”


目前,张曦一共签约了800名左右的患者。每周坐诊一天半,每次都排得满满当当。同时,她还是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一科主任,每周要到住院区的病房工作。


在每位患者每次8分钟的诊疗时间中,也常有患者向张曦袒露心事。“经常有些人拉着我,向我诉说家里的情况,真情流露,对我哭,对我笑。”面对这种情况,张曦觉得最需要做的依然是“聆听”,就像朋友一样和他们交流。


“为什么要听?我并不是听八卦。其实家庭环境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是很大,比如和家人吵架,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还可能会引起胸闷、头痛。我可以给患者开一片药把血压降下去,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他的家庭问题。”


张曦和患者组建了9个微信群,也添加了许多患者的微信,经常早上醒来就“滴滴滴”收到很多信息,晚上回家也要一一解答患者的疑惑。患者们喜欢和她讨论一些健康小知识,转发一些文章向她求证,如果发现一些误区,张曦会及时进行纠正,“就怕误导了患者。”



张曦坦言,这样确实占用了她不少时间,但她认为,家庭医生本来就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一方面从情感上,她很享受这种朋友关系;另一方面,患者的信任,也让她获得了一种职业成就感。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1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 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